智融视界2025年10月27日 14:50消息,十年新能源免购置税政策即将结束,超10家车企自掏腰包稳订单,小米投入或超20亿元。
一场由政策变化引发的车企补贴“大战”正在上演。
10月26日晚,奇瑞汽车宣布推出购置税补贴政策,对符合要求的用户全额补偿因购置税政策变化所产生的费用差额,保障用户不会因为跨年开票而额外承担购置税支出,每辆车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1.5万元。
根据补贴方案,适用车型为奇瑞旗下部分品牌产品(奇瑞、纵横、星途、捷途、iCAR)所有符合2026年减征购置税新能源汽车技术要求的产品(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具体以工信部发布的减税车型目录为准。 从当前政策导向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持续加大,尤其是对符合条件的车型给予购置税减免,有助于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此次涉及的品牌覆盖较为广泛,反映出政策在推动自主品牌发展方面的积极意图。同时,以工信部目录为准也体现了政策执行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利于企业提前布局和调整产品结构。这种政策支持不仅有助于提升消费者购车意愿,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逐步收紧,深蓝汽车和小米汽车近日相继推出类似应对方案。其中,深蓝汽车规定,在2025年11月30日24点前完成锁单的全系车辆,若因非客户原因导致该锁定配置的车辆在2026年开票交付,可享受跨年购置税差额补贴;小米汽车则表示,此举是为了保障车主权益,防止因政策调整给消费者带来额外负担。据测算,小米此次“购置税兜底”计划将投入超过20亿元。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购置税政策的调整正逐渐成为车企竞争的重要因素。车企主动承担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不仅体现了对消费者的承诺,也反映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种“兜底”策略虽然短期内增加了企业成本,但从长远看,有助于增强品牌信任度与用户忠诚度。同时,这也预示着未来政策变化可能更加频繁,车企需提前布局,灵活应对市场波动。
车企在2025年加速推出新能源车型,与2023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密切相关。早在2014年,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关部门首次提出对纯电动、插电混动(含增程式)及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购置税。此后政策多次延续并调整,直到2023年明确: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这意味着,一辆售价3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在2025年购买可享受全额免税,而到2026年购车时则需缴纳1.5万元购置税,购车成本明显上升。 从行业反应来看,车企“整齐划一”的动作,反映出政策导向对市场节奏的深刻影响。当前正值政策过渡期,企业普遍加快产品投放和价格调整,以应对未来购置税变化带来的成本压力。这一趋势也表明,政策的稳定性与前瞻性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同时,消费者在购车决策中也会更加关注政策窗口期,从而推动市场短期内出现集中消费现象。
显然,购置税补贴已从原本的“加分项”转变为车企之间竞争的关键手段。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家品牌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涵盖极氪、智己、蔚来、理想、智界、尊界、问界等多个品牌。 当前,购置税补贴已成为车企吸引消费者的重要策略,反映出行业竞争的加剧。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市场格局,也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在政策支持与市场竞争的双重驱动下,企业纷纷通过补贴来提升自身竞争力,这或许会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面对年底冲量的关键阶段,车企普遍希望借助政策红利窗口推动订单增长。9月,国内车市迎来史上最密集的“新车上市潮”,超过70款新车集中上市,覆盖多个细分市场,从经济型到豪华型,从纯电动到燃油车,呈现出全面竞争的格局。进入10月,新车上市节奏依然紧凑,为确保四季度交付,多款车型选择在10月初集中发布。 当前车市的竞争态势愈发激烈,车企在产品布局上更加注重多元化和精准化,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这种密集的新车投放不仅反映了行业对年末市场的重视,也显示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不过,在产品数量激增的同时,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调整(从“全免”到“减半”)将刺激消费者在年底前集中购车,叠加“银九金十”旺季和年末车企冲量,新能源与出口双轮驱动的格局进一步强化,智能网联技术升级和“反内卷”带来的市场秩序改善也将支撑消费信心,预计四季度车市仍能实现小幅正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今年10月上半月,车市的集客量相比9月上半月增长了35.4%,较9月下半月也上升了12.3%;订单量则相较9月上半月增长了13%。从这些数据来看,车市在进入第四季度后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迹象,消费者购车意愿有所增强。 从市场表现看,这种增长可能与年底促销活动的提前启动、新车上市节奏加快以及部分消费者为赶在政策调整前购车有关。同时,这也反映出整体经济环境逐步改善对消费信心的提振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短期数据向好,但全年走势仍需持续观察,尤其是终端价格竞争和库存压力等因素可能对后续市场产生影响。
“当前行业仍面临着内需增长缓慢,库存压力仍需谨慎,行业盈利水平持续承压,价格战风险未消,地缘政治冲击产业链稳定等多重挑战,汽车行业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压力。”对此,在“2025汽车工业统计年报工作会议”上,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建议,持续推进稳增长政策各项部署落地落实,充分挖掘市场增量潜力,呼吁车购税减征政策按照2026年3%、2027年7%阶梯式退出。
在2025世界新能源车大会上,中国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提出,希望从明年开始征收的新能源汽车5%购置税能够平稳过渡,建议从淡季开始实施。例如,明年1、2月暂缓征收,从3月起每月逐步增加1%,至6月到7月开始正式增收5%,这样有助于行业更好地控制产能、运力和成本。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这一过渡方案体现了对市场节奏的细致考量。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政策调整若过于突兀,可能会对产业链上下游造成一定压力。通过分阶段实施购置税政策,既符合行业实际,也有助于维持市场稳定,为技术升级和产能优化争取更多时间。同时,这也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在推动产业转型与保障市场平稳之间的平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