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预计下半年实现单季度盈利,计划后年进军欧洲市场。
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272.4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215.06亿元。其中,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以下简称“汽车等业务”)的营收达到398.43亿元,但该部分业务仍处于经营亏损状态,亏损约8亿元。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尽管小米整体盈利能力依然稳健,但其在新兴领域的投入仍面临较大挑战。汽车等业务作为小米未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内的亏损或许可以理解,但如何在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决定其长期发展的关键。当前正值2025年8月,这一阶段的表现或将影响小米在智能出行市场的后续布局与竞争力。
单季度来看,本季度小米集团总营收为116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5%,经调整后的净利润达到108亿元,同比增长75.4%。
业绩亮眼,主要得益于汽车业务的显著增长。6月26日,小米第二款新车YU7正式上市,起售价为25.35万元,提供三款车型。YU7一经发布,便迅速引发市场关注,上市仅三分钟,大定订单就突破20万台;18小时内锁单量达到24万辆。 从市场反应来看,YU7的热销反映出消费者对小米汽车产品的高度认可,也显示出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小米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和高效的营销策略,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这不仅为品牌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行业注入了更多活力。
二季度,小米交付车辆超过8万台,汽车业务实现营收213亿元,同比增长234%,占集团整体营收的比重超过18%。
远超市场预期的是小米汽车的毛利率。在第二季度,汽车业务相关的毛利率已达到26.4%,经营亏损大幅收窄至仅3亿元。目前,小米在售的产品共有三款——纯电轿车SU7、纯电超跑SU7 Ultra以及纯电SUV小米YU7。2025年是小米正式推出新车的第二年。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款车型的共同推动下,小米汽车的平均售价(ASP)为25.4万元,含税价格则为28.7万元。
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取得超过25%的毛利率、在价格战下汽车均价依然保持在25万元以上,是其他新势力车企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做个对比,此前国内汽车行业里毛利率做得最好的新势力车企是理想汽车,单季度最高曾达到22.8%。国外车企,汽车毛利率做得最好的是特斯拉,单季度最高达到了32.9%,但近两年,特斯拉的毛利率近乎腰斩,二季度特斯拉汽车毛利率已经跌至15%。
财报会上,小米汽车副总裁卢伟冰表示,公司坚定不会参与价格战,当前最优先的任务是确保现有订单顺利交付,同时明确全年交付35万辆的目标仍然保持不变。这一表态显示出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稳健态度,也反映出对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的重视。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坚持不打价格战有助于维护品牌价值,避免陷入恶性竞争。不过,如何在保证交付效率的同时维持高质量服务,将是小米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交付,小米汽车在下半年依然面临交付压力。目前,小米汽车APP显示,当前下单锁定订单的用户,最快也要等待41周才能提车。 从市场反应来看,这一交付周期反映出小米汽车的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管理仍需进一步优化。尽管品牌热度持续攀升,但交付延迟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车体验和品牌口碑。如何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稳定的交付节奏,将是小米汽车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财报会上,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有望在下半年实现单季度盈利。不过,他也指出,要实现整体累计盈利,仍需较长时间。“小米汽车近三年累计投入已超过300亿元,目前累计亏损仍然较大。今年的一个积极信号是,从SU7、SU7 Ultra到YU7,每一款车型都取得了成功,我们对汽车业务的持续发展依然充满信心。”
另外,小米汽车将在2027年正式进军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