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派越野撞上智能驾驶,长城能否靠新爆款突围?

硬派越野撞上智能驾驶,长城能否逆袭突围?

硬派越野 智能驾驶 长城汽车 新爆款 增长困局

硬派越野搭载智驾技术,长城亟需新爆款突破增长困局。

   近日,全新坦克500今日正式上市,共推出4款车型,提供燃油版以及Hi4-T、Hi4-Z三种混动版本,售价区间为33.5万至37.5万元。此次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坦克品牌的产品矩阵,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动力与性能的需求。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坦克500的定价策略显示出品牌对自身定位的清晰认知,同时也反映出消费者对高端越野车型的持续关注。 

   作为坦克品牌的“冲高主力”,全新坦克500在产品定位上实现了重要突破,首次为硬派越野车型搭载了长城最新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同时配备“冰箱、彩电、大沙发”等贴近城市出行需求的舒适配置,有效打破了硬派越野车型“重性能、轻智能舒适”的传统印象。 在我看来,这一系列升级不仅体现了坦克品牌在智能化和用户体验上的持续深耕,也反映出当前消费者对越野车的期待已从单纯的性能表现,逐步向综合体验转变。这种产品策略的调整,有助于坦克500在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中建立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坦克品牌在越野细分市场具备明显的“护城河”:平安证券研报指出,该领域用户忠诚度较高,而坦克品牌的保值率表现尤为亮眼。根据《2025Q1中国汽车保值率排行榜》,坦克是唯一一个三年保值率超过60%的国产汽车品牌,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尽管拥有细分市场的优势,坦克品牌目前正遭遇增长瓶颈。今年前七个月,坦克品牌的销量为12.4万辆,同比下降8.19%。作为长城汽车的核心品牌,坦克销量的疲软也拖累了长城整体的增长速度。今年前七个月,长城汽车的总销量为67.41万辆,同比仅增长3.57%。与同期比亚迪的249万辆和吉利的164.7万辆相比,长城的市场份额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在此背景下,全新坦克500被寄予“开拓市场、带领坦克重回增长赛道”的重任。据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谷玉坤透露,该车型在正式预售期间的总订单量约为3.6万辆,“确实打动了一部分城市用户”,但这一成绩仍未达到其预期。尽管如此,坦克500仍设定了年销6万辆的目标。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全新坦克500在设计和配置上延续了品牌一贯的硬派风格,同时在细节上更贴近城市用户的使用需求,这或许正是它能吸引部分都市消费者的原因。然而,3.6万辆的预售订单与6万辆的年销目标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说明产品在市场接受度、品牌认知度或价格策略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未来,坦克品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在营销手段、渠道拓展以及用户口碑建设上进一步发力。

   谷玉坤还表示,长城汽车内部正在筹划推出非承载式车身的MPV车型,希望通过全新品牌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 

   在越野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长城汽车不仅致力于巩固其在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还计划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更多车型上。据谷玉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下半年,坦克400和坦克700也将陆续搭载智能驾驶系统。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智能化已成为车企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长城此次扩大智驾系统的覆盖范围,不仅是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显示出其在技术布局上的前瞻性。尤其是在越野车这一相对传统的细分市场,智能化的引入或将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力。不过,如何在复杂路况下确保智能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仍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全新坦克500发布会之后,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谷玉坤、坦克500产品总监尚岩巍等高管接受了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就长城汽车在坦克车型上搭载智能驾驶技术的布局以及未来的产品规划进行了深入分享。采访内容经过摘编,展现了品牌在智能化与高端化道路上的思考与方向。 从此次采访中可以看出,坦克品牌正在加速向智能化转型,这不仅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长,坦克500的推出标志着长城在高端SUV市场中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同时,这也反映出中国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和产品战略上的不断升级。

   21世纪:将智能驾驶技术应用于越野车型,长城内部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谷玉坤:关于坦克500是否搭载长城汽车最新技术,内部也曾有过讨论。因为通常新技术会优先应用于高价值品牌,之前一度认为越野车引入智能驾驶可能并不合适。但后来思路逐渐转变,意识到越野车的智能驾驶更注重的是提升整体的驾驶体验。 **看法观点:** 越野车作为传统硬派车型,往往被赋予“纯粹”和“操控”的标签,但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坦克500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开放态度,反映出车企正在逐步打破固有认知,将智能科技与越野性能相结合,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也拓展了用户对越野车的期待。这种转变值得肯定,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从市场竞争需求角度考虑,用户在做选择时,对智能化、对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需求其实很大。现在国内市场就是这样,用户可能不一定用得上,但你必须得有。

   我们推出这款车,也是想开拓市场。至于平台策略和用户想法,传播上我们会推动,但产品上还需要更精准地抓住用户痛点。

   21世纪:根据调研结果,在整个越野市场中,用户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主要关注的方面是什么?

   谷玉坤:90%都是高速,10%是在城市里边自己开。实际上,在高速场景下,智驾能够缓解用户长途驾驶中的核心痛点。

   21世纪:全新坦克500在预售阶段的销售情况如何?今年的销量目标设定为多少?

   谷玉坤:我们正式预售期间总订单量大约为36000辆,可以看出,这款车型确实吸引了一部分城市用户的需求。 从市场反馈来看,这一数字反映出消费者对这款产品的认可度。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说明产品在设计、配置或价格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同时,这也表明城市用户对于新能源或智能化车型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升,未来相关产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它还有很强的机械素养,包括我们的智驾、智能座舱,所以目前3-4万辆订单我不是很满意,我们还需要持续地把产品介绍给用户,把窗口打开,以达成6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

   21世纪:从目前的订单情况来看,坦克500的Hi4-Z和Hi4-T两个版本中,哪个更受消费者青睐仍存在一定争议。不过,从市场反馈来看,Hi4-T似乎在销量上表现更为突出,显示出更强的市场吸引力。尽管两者在技术配置和定位上各有侧重,但消费者对Hi4-T的认可度更高,反映出其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优势。这一现象也说明,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用户对混动车型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升。

   谷玉坤:Hi4-Z与Hi4-T的市场占比为3:1,在这一价格区间内,消费者更看重品牌影响力、产品认同感以及质量与品质的表现,关注度较高,因此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这种消费倾向反映出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更倾向于信任可靠的品牌和优质的产品体验。

   21世纪:坦克品牌过去以硬派越野为主打,如今也开始配备“冰箱、彩电、大沙发”等舒适性配置,甚至引入智能驾驶技术。这一转变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战略考量?未来是否计划将这套智能化方案推广至其他车型?

   谷玉坤:“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配置,其实是用户自主选择的结果。此前Hi4-Z的月销量大约在三千台左右,我们与客户进行了沟通,发现约有40%的用户希望拥有智能驾驶功能。坦克车型配备智驾系统,让驾驶体验更加舒适和轻松。下半年,坦克400和坦克700也将推出相关升级或新版本。 从当前市场趋势来看,消费者对智能化配置的需求正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年轻一代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具备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车型。这不仅提升了用车体验,也反映了汽车行业向智能化、科技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坦克系列在这一领域的布局,显示出品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应对。

   21世纪:近期,市场上涌现出多款中大型纯电SUV,其价格表现出强烈的市场冲击力。有观点指出,这一细分市场将迎来快速扩张。你如何看待未来该领域的竞争趋势?

   谷玉坤:我们不会做纯电,我们觉得电车还是比较适合城市短途出行的场景。

   尚岩巍:长城汽车,特别是坦克系列,一直以来都是以品质为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通过价格来短期提升销量,我们不会用降价的方式去吸引部分用户。

   21世纪: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越野SUV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万辆。在持续优化产品线的同时,长城汽车未来五年将在动力系统与核心技术领域加大投入,重点布局新能源动力、智能驾驶以及越野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公司是否还会推出更多相关车型,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越野SUV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尤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对个性化和性能的需求日益增强。长城作为国内领先的SUV制造商,其技术积累和产品布局具有明显优势。未来几年,如果能在动力性能与智能化方面实现突破,将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此外,产品线的持续扩展也将为品牌带来更广泛的用户覆盖。

   谷玉坤:由于涉及保密问题,有些信息无法详细说明。带车架的MPV,在我看来仍然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

   由于我们一直在推动品类的创新,带车架的MPV是一种新兴的用户需求,属于一个小众的市场方向。虽然这是一个小众市场,但如果做得好,同样可以满足更广泛用户的需求。目前,我们仍在持续研究选择这类车型的消费者群体及其背后的原因。

   21世纪:坦克500在越野性能和混动技术的基础上,还搭载了“冰箱、彩电、大沙发”等舒适配置以及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如何在这些高端功能与成本之间实现平衡,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从市场定位来看,坦克500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越野车型,而是向豪华、智能化方向迈进的一次重要尝试。将越野能力与新能源技术结合,同时引入家用化配置,这种跨界融合既是对用户需求的回应,也反映出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布局上的深度思考。尽管这些配置提升了整车的豪华感与科技感,但也对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同时维持合理的价格区间,将是品牌接下来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尚岩巍:我们的投入成本相当高,包括激光雷达、冰箱、彩电、大沙发以及芯片的升级更换。不过,我们不会将研发和开发的投入转嫁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成本。

相关阅读

广汽集团10月销量破17万,出口激增69.2%创佳绩
深圳坪山打造全国首个汽车芯片标准验证平台
小米豪掷20亿押注新能源,十年免购置税政策落幕前车企暗战升级
理想Mega自燃事件引争议,真相究竟如何?

发表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填写评论内容

汽车资讯栏目

智融视界汽车资讯栏目为您提供第一时间的新闻报道、深度分析和独家视角。

即时资讯

全天候更新热点事件,第一时间传递重要新闻

深度分析

专业团队解读事件背景与深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