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融视界2025年11月08日 17:02消息,龚安明:从参展商到同行人,八年进博会见证中国经济成长。
人民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李栋、任妍)“八年进博会之约,推动了企业从‘参展商’向‘投资商’乃至‘本土生态共建者’的转变。”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医科达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龚安明在接受人民网访谈时表示,进博会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成为其加大在华投资、设立区域总部、成立科技公司与投资公司的关键推动力,是增强信心和加快决策的重要助力。 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进博会已不仅仅是商品和技术的展示窗口,更是外资企业深化中国市场布局的重要契机。随着进博会影响力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借此机会,将自身业务从单纯的参展转向长期投资与深度合作。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中国市场对全球企业的吸引力,也反映出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与市场潜力的巨大空间。
进博会是医科达在全球的重要活动之一,在中国,企业所有最新的产品和技术都选择在进博会首次展示、发布。龚安明表示,借助进博会提供的开放平台,企业能够与中国顶尖的医疗和产业合作伙伴开展深入合作,从专业人才的培养、行业标准的制定,到推动临床科研的发展,全方位助力提升中国各地高质量放疗服务的可及性。
龚安明介绍,如今,医科达已在北京建立了全球产品线最全、占地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在上海设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软件研发中心。“在中国,医科达不再仅仅是技术的提供者,更是与中国伙伴共同创新、共建智慧放疗生态的‘同行人’。”龚安明说。
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建立规模庞大的生产基地和软件研发中心,对于一家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在龚安明看来,中国已逐渐成为该企业的全球制造与创新中心,其本土化研发力量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龚安明指出,企业始终坚持全球统一的高标准,即长期推行的“镜像工厂”策略,这使得其全球供应链更具韧性和灵活性,能够更高效地应对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需求变化。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在我国设立核心研发与生产基地,不仅有助于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也增强了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这种布局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角色的不断升级,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龚安明看来,当前中国医疗行业正快速发展,临床环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为医疗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例如,中国在数字化方面的超前发展,对整个医疗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智慧医院的建设对放疗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加快了医科达核心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以高场强磁共振引导放疗系统和人工智能自适应放疗技术为代表的创新成果,正在让中国的临床医生以及全球患者共同受益。”龚安明表示。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中国医疗体系的快速演进不仅推动了技术落地,也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这种双向互动有助于提升全球医疗水平,尤其是在精准治疗和智能医疗方面,中国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龚安明表示,融合了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不仅惠及中国患者,更推动成果走向全球,产品已出口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展现了中国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