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融视界2025年11月08日 17:01消息,大空头押注八成资产做空AI,再次狙击英伟达,能否重演次贷危机?
在华尔街,“大空头”一词特指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他曾精准预测2008年次贷危机,2015年电影《大空头》也以他为原型。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他在金融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也反映出当时整个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市场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对行业趋势的深刻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预见为后来的危机预警提供了重要参考,也让公众开始关注金融体系中隐藏的隐患。

11月3日,迈克尔·伯里旗下对冲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公布的第三季度持仓报告显示,该基金持有名义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看跌期权,占其总资产的80%,主要针对英伟达(Nvidia)和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这两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备受关注的企业。 从市场动态来看,这一举动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对当前AI行业估值水平的担忧。尽管英伟达和Palantir在过去几年中表现亮眼,但随着技术竞争加剧、市场预期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部分机构开始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看跌期权的大量配置,不仅是一种风险对冲手段,也可能预示着对未来股价走势的悲观预期。这种动向值得持续关注,尤其是在AI产业仍处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情绪的变化可能对相关股票产生较大影响。

“大空头”年内二度“狙击”英伟达

目前,ScionAssetManagement的总投资规模大约为13.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配置在英伟达和Palantir的看跌期权上。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该基金持有了价值约9.12亿美元的500万股Palantir认沽期权,以及价值约1.87亿美元的100万股英伟达认沽期权。

看跌期权允许持有者在未来以约定价格卖出股票,是一种常见的做空工具。这种金融衍生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在市场下跌时获利的机会,尤其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帮助投资者对冲风险或进行投机操作。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看跌期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投资者策略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已是迈克尔·伯里年内第二次“狙击”英伟达。
该基金曾在第一季度建立价值超过9700万美元的90万股英伟达空头头寸,但截至8月公布的第二季度报告,这些头寸已经全部被平仓。
由于持仓报告仅在季度末公布,外界对于迈克尔·伯里首次做空英伟达时的具体盈亏情况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推测。 在我看来,这种信息的滞后性使得市场参与者难以准确评估投资者在特定时间点的操作效果。尤其是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仅凭季度末的数据很难全面反映整个季度内的交易策略和实际收益。这也提醒我们,在分析类似投资行为时,应更加谨慎,结合更多实时信息进行判断。
若他在第一季度初期买入了看跌期权,并在四月份英伟达股价上涨前平仓,很可能实现了显著盈利; 从市场操作的角度来看,这种策略体现了对市场走势的精准预判。在股价尚未明显上涨之前及时退出,不仅避免了潜在的损失,还抓住了获利机会。这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动态的高度敏感,以及在关键时刻做出果断决策的能力。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样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提醒人们在投资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策略。
若他在第一季度英伟达股价低点时买入看跌期权,且行权日期在股价上涨之后,那么他很可能会遭受损失。这种操作策略在市场走势与预期相反时,往往会导致投资者面临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在股价已经明显回升的情况下,看跌期权的价值通常会大幅缩水,进一步加大亏损的可能性。
英伟达2025年走势:一季度累计下跌19.29%,二季度累计上涨45.77%
迈克尔·伯里在第三季度再次买入股票,表现出他对AI领域潜在泡沫风险的看法。在正式披露持仓之前,他已在社交媒体上提前为此次操作造势。
上周,他在沉默近两年后重返社交平台X,发布了一张电影《大空头》中由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自己的剧照,并配文:
“有时,我们看到泡沫,有时可以采取行动去应对,但有时候,最好的策略就是选择不参与其中。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泡沫现象屡见不鲜,它可能出现在房地产、股市,甚至是新兴科技领域。面对这些泡沫,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往往需要做出判断:是积极介入,试图纠正或利用它,还是保持谨慎,避免被卷入其中。正如那句话所说,有时唯一的制胜之道,是不下场。这不仅是对市场的清醒认知,也是一种成熟的应对智慧。在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保持冷静和理性,或许比盲目跟风更为重要。
之后,他又分享数张图片。
第一张显示当前美国科技行业资本支出(Capex)的增长水平,已与1999年至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相当。
第二张图表显示,亚马逊、Alphabet和微软的云计算业务增长出现明显放缓。
第三张是英伟达等AI公司之间的“循环融资”。
图片来源:迈克尔·伯里X账号
迈克尔·伯里的做空与言论招致Palantir高管的激烈反击。
Palantir公司CEO Alex Karp在接受CNBC采访时情绪激动地表示,被伯里做空的公司正是AI领域里真正在赚钱的两家公司,这种行为“超级奇怪”,甚至是“疯了”。Karp强调:“每次他们做空我们,我们都会加倍努力拿出更好的业绩数据。说实话,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让他们亏损。”
11月3日,Palantir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当季营收为11.8亿美元,同比大增63%。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Palantir的营收已连续21个季度超过分析师预期。同时,该公司还给出了强劲的第四季度指引。不过,Palantir股价本周累跌11.24%,年初至今的累计涨幅已超135%,市值达4241亿美元。分析称,市场担忧Palantir的估值倍数过高,业绩表现及指引与其估值不匹配,市场存在“利好出尽”情绪。
曾成功做空“木头姐”ETF,但“兵败”特斯拉
迈克尔·伯里的“成名之作”,是他在2005年至2007年间洞察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巨大风险,并通过大举做空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获利数十亿美元。这段经历让他成了华尔街的“末日预言家”,还被写入畅销书《大空头》并搬上银幕。
2021年第二季度,迈克尔·伯里开始做空“木头姐”凯茜·伍德管理的方舟创新ETF(ARKK)。在随后的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ARKK股价下跌了近70%,这一走势引发了市场对科技股泡沫和投资策略的广泛讨论。 从市场角度来看,这次大幅下跌不仅反映了ARKK所持仓的科技股遭遇了严重回调,也暴露出高估值资产在市场情绪转变时的脆弱性。伯里的做空操作被视为对市场趋势的一种预判,而ARKK的暴跌则验证了这种判断。这也提醒投资者,在追逐高增长概念的同时,需更加关注基本面和估值合理性。
然而,“大空头”的判断并非总能准确。近年来,他几次高调的预测与实际情况出现了明显偏差。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在金融市场中,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或分析人士,也难以做到百分之百正确。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始终存在,任何预测都应保持审慎态度,避免盲目跟风。
2021年第二季度,他大规模做空特斯拉,持有超过100万股特斯拉看跌期权,但到了第三季度,特斯拉股价逆势上涨,最终迫使他不得不选择清仓离场。 从市场角度来看,这次做空操作反映出投资者对特斯拉短期走势的悲观预期,但事实证明,特斯拉在当时仍具备较强的市场吸引力和增长动能。这提醒投资者,在面对热门股时,需谨慎评估市场情绪与基本面之间的关系,避免因短期波动而做出过于激进的判断。
● 2023年初,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仅有一个词的警告——“卖出”(Sell)。市场却在AI热潮的带动下开启强劲上涨。两个月后,他发文承认:“我说卖出是错的。”
据统计,过去几年,迈克尔·伯里曾多次发表“灾难性”预测,如果投资者在他每次发表悲观言论后反向操作买入标普500指数,将获得可观的收益。
正如一些市场人士所说:“识别泡沫是一回事,从中获利是另一回事。”
市场对英伟达的做空兴趣正在下降
根据市场数据分析网站Marketbeat的统计,从2024年6月底至2025年10月15日,英伟达的空头头寸由约3.15亿股降至约2.11亿股,降幅超过1亿股。
从2024年6月底到2025年10月15日,英伟达的空头头寸减少了超过1亿股(蓝线)。这一数据反映出市场对该公司未来表现的信心正在增强。投资者可能基于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最新产品发布的积极影响,逐步平仓或转向做多。这种趋势也表明,市场对英伟达长期增长潜力的认可度在提升。
这种分歧也引发了对迈克尔·伯里此次做空时机的质疑。
市场分析公司MarketRebellion的联合创始人Jon Najarian指出,由于英伟达和Palantir的股价在第三季度大部分时间都维持在高位,迈克尔·伯里在季度末买入的看跌期权很可能已经“处于亏损状态”。据他估算,除非这两只股票在当前价格基础上进一步大幅下跌(英伟达需再跌7%,Palantir需再跌5%),否则伯里的交易很难实现盈亏平衡。
科技分析师AngeloZino来自CFRAResearch,认为科技股在经历大幅上涨之后,出现回调其实早有预期。迈克尔·伯里的言论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担忧,为此次回调提供了触发机会。
投行“两手准备”:一边放贷,一边做空
11月5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年度《金融稳定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部分股票市场,特别是科技和AI板块,正呈现出“相对紧张的估值”。该局警告称,如果市场对AI创造未来回报能力的乐观情绪出现逆转,可能会引发“更广泛股票市场的急剧回调,以及私人信贷市场的进一步违约”。
同日,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吉姆·里德也表示,“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避险情绪,因为对科技股高估值的担忧打击了投资者情绪。”
11月6日,高盛科技、媒体和电信(TMT)行业专家Peter Bartlett指出,当前财报所反映出的不对称性,正在促使投资者重新评估年底前的风险与回报比例。尤其是在当前市场持仓水平较高,且部分板块近几个月出现快速上涨的情况下,这种风险的不均衡更加明显。他强调,在当前的估值水平下,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已显著超过潜在收益。 我认为,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上涨后,确实需要一定的调整和冷静。投资者在面对高估值时,更应谨慎行事,避免因短期波动而忽视长期价值。特别是在TMT这类高度依赖技术进步和市场情绪的行业中,保持理性判断尤为重要。
面对AI“泡沫论”的声音,投行在积极布局AI领域投资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相关风险,并着手构建相应的对冲机制。 我认为,当前AI技术的快速发展确实引发了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讨论,而投行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参与者,既要把握机遇,也要防范风险。这种既投入又谨慎的态度,反映出市场对AI产业前景的复杂心态。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应用场景仍待拓展的阶段,合理的风险管控显得尤为重要。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德意志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已向数据中心行业注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主要向服务于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的数据中心运营商提供融资,这些贷款通常有长期服务合同作为担保,能够提供稳定的回报。
例如,最近几个月,德意志银行向瑞典的EcoDataCenter和加拿大的5C公司提供了债务融资,这两家企业合计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其业务扩展。
与此同时,该行高层正在探讨如何应对在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风险敞口。
据报道,该行正在研究多种对冲策略,其中包括通过做空一个涵盖多只人工智能相关股票的投资组合,以对冲贷款资产可能下跌的风险。同时,购买债务违约保护(例如通过合成风险转移交易)也作为另一种备选方案。
这种“一边放贷,一边做空”的操作,体现了大型金融机构在AI行业中的微妙立场:他们既希望抓住技术发展的机遇,又对基础设施更新迅速、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等潜在风险心存顾虑。 从当前行业发展态势来看,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但其商业化路径仍处于探索阶段。金融机构在资本配置上采取的这种谨慎态度,反映出市场对AI产业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不少机构仍在持续布局,显示出对长期价值的认可。这种“既参与又观望”的策略,或许正是当前环境下最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