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十字星创10年新高,后市上行空间几何?深度解读市场动向。
周四沪指盘中再创新十年高点,随后出现回落,最终收出十字星线。

截至8月21日收盘,上证综指上涨0.13%,报3771.1点;科创50指数微涨0.09%,深证成指小幅下跌0.06%,创业板指则下跌0.47%。从3745.94点、3746.67点、3767.43点,到3787.98点,沪指在盘中已连续四天刷新近十年新高,显示出市场整体的强势格局。 从当前走势来看,尽管部分板块出现回调,但整体市场仍保持韧性,尤其是权重股的表现对指数形成有力支撑。这种持续走高的态势,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和政策环境的信心有所增强。不过,也需注意市场在高位震荡时可能面临的调整压力,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关注资金流向与市场结构变化。
周四再收十字星后,市场会如何演变呢?
从K线形态和量能角度来看,周四指数虽然创出新高,但成交量未能同步创新高。因此,尽管沪指周四的十字星与周二的形态相似,但两者在市场动能上存在差异,后续上涨的动力显然不如前一次十字星所预示的那样强劲。一位华南券商的投资顾问指出,未来可能有两种走势:一种是直接进入调整阶段,逐步回踩5日和10日均线,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弹的阳线,比如先回踩5日均线后小幅反弹,再继续向下测试10日均线,这种调整相对温和,属于良性回调;另一种则是诱多走势,即周五再拉出一根阳线,甚至可能出现新的高点,但该阳线的实体明显小于周三,成交量也有所萎缩,进一步加剧了量价背离的态势。若出现这种情况,下周初出现实体较大的阴线调整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加。
另一位券商投资顾问也表示,周四大盘出现价涨量增的态势,K线形态呈现出高位的小“射击之星”,短线大盘在盘中存在回调压力,但回调之后仍有动能冲击3800点。不过根据箱体运行理论,自去年10月8日大盘开始调整以来,形成了一个箱体区间,该箱体的下沿位于3140点,上沿在3509点,整个箱体宽度约为350个点左右。
上述投顾表示,自今年7月起,大盘成功突破3509点,标志着第一个箱体已被打破,市场进入第二个箱体的运行阶段。第一个箱体的上沿3509点,现在成为第二个箱体的下沿。根据箱体区间计算,理论上第二个箱体的上沿大约在3850点附近,这一位置对大盘构成较大的阻力,短期内难以有效突破,可能需要回撤调整,经过反复蓄势后,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突破。
“‘健康牛’核心逻辑未变,‘牛市’的定义已经从杠杆狂欢转向盈利驱动(中报超预期标的占比提升)、从政策脉冲转向产业深耕(AI硬件国产化、消费民生化)。”广发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赵愚睿认为,沪指短期或需要震荡整固,但下行空间受险资“压舱石”(年增万亿持仓)与全球资金再配置(韩国、中东资金增配中国资产)封堵。若科技突破与反内卷政策形成双击,市场在消化浮筹后仍将延续“稳中求进”的慢牛步伐。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指出,当前股票市场的驱动力正从风险偏好驱动逐渐转向业绩驱动,主题投资也逐步向主导产业布局靠拢。首先,在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中,缺乏规模效应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其背后潜在的债务风险值得关注;在布局相关产业时,可参考PPI的各项指标进行投资判断。其次,对于新兴产业而言,单纯依靠技术进步难以解决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的跨期矛盾;未来市场的关注点将更多聚焦于技术的实际应用,今年上半年创新药的表现已充分反映出投资者的策略变化。
魏凤春表示,随着全球新秩序的逐步形成,未来在科技领域,是选择以“独立自主”为核心布局国内产业链,还是继续推进全球产业链的布局,将成为一个重大分歧;那些掌握原材料以及产业链前端和中端环节的生产者将获得更大优势,而处于终端环节的生产者则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宏观层面的交易逻辑正从注重安全转向追求发展,这一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但仍需进一步夯实基础。
博时基金指出,短期内需注意市场波动可能加大的风险,建议关注中报业绩表现良好的相关标的。
汇添富基金指出,接下来应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今年第三季度市场修复的改善情况,政策重点在于调整结构,在反内卷政策持续加码的背景下,PPI在下半年出现回升的可能性较大。不过,经济持续修复的信号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确认。二是当前市场热点频繁涌现,周期、科技、制造、医药以及新消费等领域均有阶段性表现,下半年可能仍需明确市场主线。从趋势来看,牛市主线需要具备更广泛的内涵与外延,国内科技的突破以及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制造业在反内卷背景下,或将成为下半年的重要方向。尽管下半年市场可能出现波动,但整体的牛市氛围仍有望延续。 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政策导向对结构性机会的支持较为明显,尤其在科技与高端制造领域,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企业更易获得资金关注。同时,市场热点轮动加快,反映出投资者情绪活跃,但也意味着短期内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者在把握主线机会的同时,也需保持谨慎,注重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