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融视界2025年10月06日 23:58消息,日本股市暴涨5%,创下历史突破新高,引发全球投资者广泛关注与热议。
10月6日,日本股市强势上扬,日经225指数收盘大涨4.75%,报47944.76点;东证指数上涨3.1%,收于3226.06点,两大股指均创下历史最高收盘纪录。市场情绪明显受到自民党新总裁选举结果影响,投资者对未来的财政扩张预期升温,推动风险资产走强。

与此同时,美元兑日元汇率日内涨幅扩大至2%,一度突破150.43关口,创下自8月1日以来的新高。日本长期国债市场也剧烈震荡,3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3.29%,刷新历史纪录。这一系列金融市场异动,被市场人士称为“高市交易”的集中体现——即在高市早苗当选前,资本已提前布局其政策倾向可能带来的市场变化。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高市早苗在当选自民党新任总裁后,其支持宽松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立场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日本政府将加大支出的预期。她主张提升防卫预算、实施更积极的经济刺激措施,这些政策方向虽有助于短期经济增长,但也加剧了未来国债供给增加的担忧,进而对债市形成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日本央行仍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高市的胜出显著降低了市场对其上任后立即加息的预期。
高市早苗于当地时间10月4日下午,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成为该党历史上首位女性总裁。此次选举历经两轮投票。首轮投票中,五位候选人无人得票过半,高市早苗与小泉进次郎进入决胜轮。在第二轮由国会议员和地方党支部代表共342张选票组成的投票中,高市以185票击败小泉的156票,成功当选自民党第29任总裁。
现年64岁的高市早苗是日本政坛右翼代表人物之一,曾在去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惜败于现任首相石破茂。她的政策主张一贯强调国家安全、修宪议程以及扩大公共投资。她在当选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将致力于恢复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并就高物价、外交安全等重大议题展开党内广泛讨论,展现其试图重塑执政形象的决心。
按照日本政治程序,10月15日将召开临时国会,进行新首相指名选举。尽管自民党目前在参众两院均未掌握绝对多数席位,但由于在野党未能形成统一阵线,缺乏协调一致的替代人选,高市早苗几乎确定将成为日本下一任首相。这标志着日本将迎来首位女首相的历史性时刻,但同时也意味着她必须在一个极为脆弱的政治基础上开启执政之路。
现任首相石破茂在选举结果出炉后发表评论称:“日本需要的不是分裂与对立,而是合作与宽容。”他提醒新任领导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决策应慎之又慎,避免将国家带入歧途。这番表态既体现了政治家的风度,也不乏对当前执政困境的深刻忧虑。
事实上,“高市交易”早在选举前一日(10月3日)就在资本市场悄然展开。投资者押注其胜选将带来更强的财政刺激与更长时间的货币宽松,纷纷买入股票、抛售长期国债。野村证券等多家机构策略师指出,高市上台利好股市,尤其是与国防、基建相关的板块,但也将使日元承压,长期利率面临上行风险。
10月6日市场表现印证了这一逻辑:日股开盘即大幅拉升,日元兑美元迅速跌破150心理关口,跌幅达1.5%;日元兑欧元更是跌至历史新低。综合瑞穗、高盛、三菱UFJ等机构分析,若高市政府推动大规模财政支出,美元兑日元可能进一步升至150~160区间,而日本央行的加息进程或将被迫延后,甚至陷入长期停滞。
债券市场反应尤为剧烈。市场担忧政府债务负担加重,导致对未来国债发行规模的恐慌情绪蔓延。日本4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飙升14个基点至3.52%,创有记录以来最大单日波动之一。福冈金融集团首席策略师、前日本央行官员佐佐木寿郎指出:“高市的政策取向会使日本央行的正常化进程更加困难,短期利率可能下行,但长期利率因财政赤字担忧而上升,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将是大概率情景。”
日本政治学专家成田宪彦则从政治稳定性角度发出警示:随着自民党连续多年失去议会优势,政权基础不断削弱,新任总裁面临的挑战远不止经济层面。他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当前日本正处于短期民生危机与长期结构性衰退交织的关键节点——一方面,通货膨胀持续侵蚀民众购买力;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日益严峻,劳动力缺口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1100万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社会信心的流失。帝国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日本将有高达3024种食品宣布涨价,仅次于今年4月的峰值水平,其中酒类及饮料品类涨价最为集中,反映出原材料成本与日元贬值的双重压力正层层传导至消费终端。而在制造业领域,标普全球9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9月制造业PMI初值仅为48.4,已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显示工业活动持续萎缩。
此外,日本财务省早前公布的法人企业统计报告显示,受美国加征关税等因素冲击,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制造业经常利润同比下滑11.5%,已是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美方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正成为拖累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的重要外部风险。
在我看来,高市早苗的当选固然具有里程碑意义,象征着日本政治迈向性别平等的一小步,但她所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交织的烂摊子。经济低迷、财政脆弱、人口塌陷、政治碎片化,任何一个问题都足以动摇国本,更何况它们同时爆发。她若想真正扭转局面,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执行力,更需超越党派利益,凝聚跨党派共识,否则再积极的财政刺激也只是饮鸩止渴。
当前金融市场看似欢欣鼓舞,实则暗流涌动。股市上涨背后是对政策放水的依赖,债市动荡暴露的是国家信用的隐忧,日元贬值则折射出国际投资者对日本长期增长前景的悲观判断。如果新政府不能在刺激经济与控制债务之间找到平衡点,所谓的“高市行情”恐怕难以持久,反而可能加速市场信心的崩塌。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一个月将是日本政治与经济走向的关键观察期。从临时国会召开到新内阁组建,从首脑外交安排到预算案筹备,每一项决策都将被市场高度敏感地解读。高市早苗能否带领日本走出困局?还是让“第一位女首相”的光环掩盖不了治理失效的现实?时间终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