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城算力中心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助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大同8月24日电 8月23日,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主论坛上,国家超算互联网与七城算力中心“算力互联互通接入仪式”顺利举行。随着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国家网安基地(武汉)算力中心、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等七家算力中心的加入,国家超算互联网所连接的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总数已超过30家,联合体成员数量也突破200家。
超算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思维对超级计算进行运营,将全国多个超算中心纳入算力网络,实现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的算力服务平台。其建设目标是加强供需双方的联系,借助市场化运营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推动算力资源的统一调度,降低超算应用的使用门槛,促进计算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推动自主核心软硬件技术的深入应用,培育成熟稳定的自主可控产业生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5月印发的《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我国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的标准化互联,逐步构建起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能力的算力互联网。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推动算力资源高效利用和跨区域协同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算力已成为支撑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建立统一的标准和互联互通机制,不仅有助于提升算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将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算力将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可调度、可共享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经济发展。
了解到,此次七城算力中心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标志着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理念的“超算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再次按下加速键。目前,平台重点推动的七个关键标准中5个已正式发布,2个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在接入仪式上表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重点,已从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转向建设与应用并重,以应用带动建设。
曹振南同时表示,借助国产深算智能加速卡,超算互联网已实现高精度与低精度算力的高效协同,能够为科学计算、仿真计算和智能计算等典型应用场景,提供包括1600个应用软件、600个热门开源大模型以及70个SaaS平台在内的丰富服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