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融视界2025年08月21日 18:12消息,对口援疆助力天山脚下经济发展,科技赋能谱写新篇章。
以前家里没有自来水,每天都要从外面一桶桶挑水回来,非常不便。如今,我们家厨房、卫生间和院子里都通上了水管,用水变得格外方便,生活品质也大大提升了。 这种变化反映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饮水思源”的实惠。随着国家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持续投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告别了挑水的日子,迈入了现代化生活的行列。这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提升,更是民生工程落地见效的生动体现。

古丽扎热木·莫尼亚孜正在用厨房的自来水冲洗葡萄。焦磊摄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喀日尕依买里村村民古丽扎热木·莫尼亚孜正用自来水清洗刚从自家院子里摘下的葡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热情地招待来访的客人。 从这幅温馨的画面中,可以感受到农村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自来水的普及让村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大大提升,也反映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同时,村民能够自产自销,展现出乡村振兴带来的积极变化。这样的场景不仅体现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彰显了国家政策在基层的有效落实。
农村饮水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拜城县紧紧抓住援疆机遇,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不断改善水源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让各族群众用上“放心水”“安全水”。
去年7月,拜城县投入1400多万元,对老虎台乡1至10村的供水主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升级。长期以来存在的老旧管道破损、输水能力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此次工程总长度达127公里,全部更换为更加坚固耐用的PE管,并新建阀门井148座、交叉建筑物116座,有效疏通了供水管网的“毛细血管”,使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持续稳定地输送至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的“水文章”。
在拜城县大桥乡农村饮水安全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挖掘机正挥动巨臂,精准高效地进行新铺设自来水管道的填埋作业,施工人员密切协作,各项工序有序推进。 此次工程的推进,标志着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改善饮水条件,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的顺利实施,体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有效落实。
过去,这里的村民主要依靠老井供水,但存在水源保护薄弱、水质不稳定、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如今,拜城县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通过关停分散老井、并入规模水厂,不仅解决了水质安全和供水成本的难题,还让更多村民喝上了清洁、稳定的自来水。
大桥乡奥符其格村村民古扎努尔·牙森表示:“以前水管口径小,用水高峰时经常没水。现在换成了大管子,以后用水应该会很方便。”
据了解,拜城县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462.87万元,其中援疆资金投入400万元,县财政配套62.87万元。项目自2025年启动实施,覆盖老虎台乡、黑英山乡、大桥乡,通过系统化、规模化水源地建设、管网更新、设施升级及智能化管理改造,扩大了安全饮水覆盖范围,有效提升了供水水质、水量保障率及运行稳定性,让更多农牧民享受到优质饮水服务。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工程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饮水条件,也体现了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持续投入与精准施策。援疆资金与地方财政的协同配合,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智能化管理的引入,标志着农村供水体系正逐步向现代化、高效化方向迈进,有助于实现长期稳定的供水目标,值得肯定与推广。
拜城县水利局副局长解将表示,自2011年起,温州援疆指挥部累计投入1.1亿元资金,有效解决了拜城县62%的村民、约17万农村人口的用水问题,显著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援疆工作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长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和持续投入,不仅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这种以民生为导向的帮扶模式,体现了对受援地区群众切实利益的关注,也展现了东西部协作的成果与温度。
目前已有18眼水井投入运行,累计铺设管道5500公里,帮助当地村民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温州市援疆指挥部项目产业组组长黄文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