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多形焊接机器人问世,智能制造再添新利器

一脑多形机器人引领智造新纪元

江苏北人 焊接机器人 一脑多形 科技创新 工业机器人

​​智融视界2025年10月21日 19:22消息,江苏北人一脑多形焊接机器人技术突破,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在智能演示车间内,一台配备焊接工艺专家库BR-iWeld、视觉融合感知与智能轨迹规划系统的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正在高效运行。 当前,智能制造技术不断突破,焊接作业也正从传统人工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这类搭载先进算法与感知系统的焊接机器人,不仅提升了作业精度和效率,也为工业制造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核心的专家库与视觉系统,体现了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中的深度应用,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脑多形焊接机器人问世,智能制造再添新利器

   它不依赖传统的固定流程,能够准确识别船舶构件的复杂焊缝——多模态感知系统如同“眼睛”,可迅速识别工件类型并构建焊缝模型;内置的焊接工艺生成大模型犹如“大脑”,能快速分析并输出最佳焊接工艺参数和程序;机械臂则像灵活的“手臂”,按照自主规划的路径平稳运作。

一脑多形焊接机器人问世,智能制造再添新利器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重复性作业”的模式不同,江苏北人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北人”)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能够在钢结构制造等场景中实现自主判断与决策。“过去焊接这类构件,需要工程师拿着图纸不断调整机器人参数,每一批次更换构件,都要重新示教好几个小时。”江苏北人副总裁林涛表示,这反映了传统制造业长期以来的难题。在船舶、电梯、重钢等行业,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是普遍现象,而传统工业机器人“一机一用”的特点,使得生产线切换效率大幅下降,同时还需要大量人力进行参数调试。

   2023年,某国内知名钢结构企业向江苏北人提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需求:其生产的特种钢结构构件,每个批次在装配状态、材料厚度和焊缝形式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机器人难以适应,导致企业不得不依赖人工焊接。然而,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造成质量不稳定。面对这一难题,江苏北人研发团队构建了一个具备“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能力的智能体系。通过多模态感知系统,机器人能够精准识别构件细节,实现类似人类的视觉识别能力;同时,搭载自研焊接工艺生成大模型和运动规划大模型,使机器人具备了自主工艺选择和轨迹规划的能力。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智能制造正逐步从标准化向个性化、柔性化方向演进。江苏北人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焊接作业的智能化水平,也为复杂场景下的工业自动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种以技术驱动的创新模式,值得更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借鉴。

   经过半年的调试与迭代,首台适配钢结构制造场景的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正式落地。在该钢结构企业的车间里,这台机器人面对不同类型的焊接需求,无需人工示教,只需通过视觉/激光扫描就能生成专属焊接方案,满足了该企业高质高效的焊接需求。此外,当江苏北人将业务拓展至电梯、船舶等领域时,它就能快速切换至新场景,实现“一脑多形”的灵活应用。

   这一案例并非个例。在某知名电梯公司的生产车间,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江苏北人推出的电梯轿底免示教焊接工作站,能够适配多种规格的电梯轿底。与传统机器人需要根据不同工况单独编写程序不同,江苏北人的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通过“眼—脑—手”协同作业,可自主识别配件型号和尺寸,并动态调整工艺参数。双机器人双工位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为客户提供降本、提质、增效的综合解决方案。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智能制造正加速向纵深发展,具身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的灵活性和效率,也推动了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方向迈进。这种技术革新值得更多企业关注和借鉴。

   焊接机器人正在进行电梯轿底项目。受访者供图

   江苏北人副总裁林涛向表示,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江苏北人研发的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具备“一脑多形”的特点,能够满足重钢、船舶、电梯等小批量、多品种的复杂焊接场景的应用需求,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移动、龙门、悬臂等多元形态,实现专用场景向通用场景的升级。这种技术架构,不仅打破了传统机器人“一机一用”的限制,更让机器人从“生产工具”升级为“智能协作伙伴”。

相关阅读

一脑多形焊接机器人问世,智能制造再添新利器
洪峰中的守护者:郁江流域的科技护航与责任担当
风雨护航者:台风‘桦加沙’下的水利硬核答卷
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项目全容量并网,开启绿色能源新篇章

发表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填写评论内容

科学技术栏目

智融视界科学技术栏目为您提供第一时间的新闻报道、深度分析和独家视角。

即时资讯

全天候更新热点事件,第一时间传递重要新闻

深度分析

专业团队解读事件背景与深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