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护航者:台风‘桦加沙’下的水利硬核答卷

风雨无阻,硬核护航——台风桦加沙中的水利坚守力量

青春华章 筑牢硬屏障 台风桦加沙 水利答卷 经济科技

​​智融视界2025年10月01日 23:26消息,青春华章,筑牢水利硬屏障,台风桦加沙来袭前后展现科技护航的坚实答卷。

     台风带来超过17级的强风,7个市遭遇特大暴雨,珠江口外海掀起10米以上的巨浪,30个潮位站水位超过警戒线,其中4个站点突破历史最高记录,11条河流的14个监测点出现超警戒洪水……这些数据展现了这场与自然灾害激烈对抗的过程。 面对如此严峻的天气形势,各地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启动,展现出较强的抗灾能力和组织协调水平。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部分区域在防洪排涝、预警发布和人员转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极端天气频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唯有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预警精度与响应效率,才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风雨护航者:台风‘桦加沙’下的水利硬核答卷

   夏秋时节,台风频繁登陆。自9月份以来,台风“塔巴”“米娜”“桦加沙”相继在我国广东省登陆。强风、暴雨和潮水“三重叠加”,降雨区域与此前暴雨洪水受灾地区高度重合,如何保障江河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对我国防汛减灾体系的一次重要考验。

风雨护航者:台风‘桦加沙’下的水利硬核答卷

   科学决策 下好防汛“先手棋”

   9月23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专题会商会议,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与水利部长江、淮河、珠江水利委员会及太湖流域管理局进行沟通,深入分析第18号台风“桦加沙”的发展趋势,进一步部署暴雨和洪水的防御工作。 此次会议体现了对台风可能带来的灾害风险的高度警惕,也反映出相关部门在应对极端天气事件上的主动作为。面对台风带来的不确定性,提前研判、科学部署是减少损失的关键。各地水利部门应加强监测预警,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同时做好应急准备,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只有多方协同、未雨绸缪,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李国英强调,要紧紧围绕“人员零伤亡、水库无溃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影响”的目标,细化落实台风暴雨洪水防御的责任体系、决策支持和调度指挥“三项机制”,全力以赴打好台风“桦加沙”暴雨洪水防御攻坚战。

   水利部持续加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工作,聚焦山洪灾害防御、中小河流洪水防控,全力保障水库安全度汛。针对防汛防台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进一步强化各项防御措施,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当前,极端天气频发,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水利部门在强化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的同时,也应注重基层应急能力的提升,确保预警信息能快速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人。只有将“四预”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筑牢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争分夺秒以“迅”战“汛”。在统一指挥下,一套覆盖中央、流域与地方的立体化防控体系高效运转。水利部滚动会商,派出工作组赴一线;珠江水利委员会运用“四预”平台,对上百条中小河流风险进行靶向预警;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则依据预案,或预泄水库腾容,或加固海堤,或转移群众,各项措施精准落地。水利部门枕戈待旦、严阵以待,为抗击年度“风王”、护佑人民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广东省水利厅防汛值班室正在分析台风的可能发展和登陆路径。受访者供图 在台风季节,相关部门对台风动向的密切关注显得尤为重要。广东省水利厅防汛值班室持续跟踪台风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不确定的天气变化,及时的信息研判和高效的应急响应是应对灾害的关键。

   工程调度 筑牢防灾“安全网”

   水利工程是防汛抗洪的“王牌”。防御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如何科学运用这张“王牌”。

   在“桦加沙”登陆前48小时的宝贵窗口期,一场无声的“腾挪”已在南粤的水库江河间展开。广东省水利厅调度全省232宗大中型水库预泄腾库。江门潭江、阳江漠阳江、茂名袂花江等沿线梯级电站预泄预排,降低河道水位1~2米。为即将到来的滔天洪水,预留了宝贵的缓冲空间。

   登陆前夜,风暴潮成为当前最大的威胁。在粤西沿海,巡堤人员手中的灯光在狂风中不断晃动。针对排查出的16处存在漫堤风险的海堤,工作人员正在紧急堆砌沙袋、安装防水挡板。与此同时,一份风暴潮风险“一张图”被迅速制作并发送至各市指挥部门,将原本抽象的风险转化为直观的防御布局。

   随着台风“桦加沙”登陆,防御进入最核心的调度阶段。

   244宗大中型水库化身“巨碗”,拦蓄洪水6.5亿立方米。在纳雨能力较强的淡水河流域,清林径、松子坑、鸡心石等水库全力拦洪,有效减轻下游压力。

   实时跟踪强降雨落区,持续分析水工程的调度运行情况。特别是在淡水河流域,清林径、松子坑、鸡心石等水库因纳雨能力较强,已充分发挥拦洪作用,有效缓解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从当前情况来看,水库在防洪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些水库的及时调度不仅体现了水利管理的科学性,也展现了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能力。在面对突发性降雨时,提前预警、精准调度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气象与水利信息的联动,提升整体防灾减灾水平。

   在江门,水利技术人员通过联调联控,有效化解潭江洪水和西江风暴潮双重威胁。综合调度潭江上游6座拦河水闸运用“先泄后拦、错峰调蓄”,将洪峰水位从预测的2.9米降至2.55米。在江门新会区,水利技术人员紧急处置尚未具备启闭条件的上沙河、黄鱼滘水闸等,以“硬屏障”挡住了外江倒灌的暴潮,闸门内外水位差最高达2米——一扇门,隔开了两个世界。

   风雨同行 坚守中的“逆行者”

   广东省水利厅应急通信队奔赴阳江市防台风一线,全力以赴保障水利应急通信的畅通与稳定。受访者供图 面对台风来袭,应急通信队伍迅速响应,展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感。在防汛关键时期,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也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次行动体现了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为打赢防台风攻坚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狂风暴雨中,保障体系的另一支柱——坚守中的“逆行者”的力量,同样至关重要。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逆行者”们始终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存在,不仅为社会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撑,也给予了群众极大的安全感。面对自然灾害,他们是最坚实的防线,也是最温暖的依靠。正是有了这样一群默默付出的人,我们的城市才能在风雨中稳步前行。

   在风雨最猛烈的区域,总能看到“逆行者”的坚定身影:广东阳江四围泵站的柯绍庆等人在成功处理泵站关键设备险情后,返回途中被狂风掀翻而受伤;广东深圳宝安排水公司燕罗分公司的水闸员工刘诚、邹志豪坚守一线,在巡查过程中及时救助了一名落水女子……

   精锐尽出,技术力量下沉至一线。广东省水利厅组织78支省级水利抢险队伍,共计2183人,做好应急准备,针对重点防御区域增派143名精锐人员。5个专家组共60多名专家以及7个工作组的30名技术骨干迅速赶赴云浮、江门、阳江、茂名、湛江等防御前线,现场指导水利工程调度和应急抢险工作。据统计,广东省水利系统累计派出1.1万个工作组,共3.6万人次,为一线防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广东省水利厅调派防汛抢险物资。受访者供图

   物资前置,广东省水利厅自9月22日起,持续调拨价值1500余万元的抢险物料、机具和救生器材等防汛物资,精准投放至沿海重点地市,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汛情提供了坚实保障。针对强降雨可能导致的城乡积涝问题,相关部门紧急调配6台套大排量排水单元,支援茂名、湛江、阳江等地,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与此同时,粤西及沿海各市县也同步预置本级防汛物资约9000万元,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 从此次防汛物资的调度可以看出,广东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上已逐步走向精细化、科学化。通过提前部署、精准投放,不仅提升了应急救援效率,也增强了基层抗风险能力。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值得肯定,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漠阳江边,广东省水利厅应急通信大队顶着10级阵风持续作业,调试修复故障视频监控设备,依托卫星通信设备、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将台风登陆点海陵岛的实时视频画面传回,为防汛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这道由通讯尖兵默默构筑的看不见的屏障,正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 在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应急通信保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面对强风、暴雨等恶劣环境,工作人员依然坚守一线,用专业和坚韧确保信息畅通,体现了科技与责任的深度融合。这种无声的守护,是防灾减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彰显了基层应急力量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

   如今,风雨逐渐平息,江河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躺在病床上的柯绍庆表示,他唯一的遗憾是“无法参与救灾和复工复产”,在台风过后,他留下了一份关于科学、责任与担当的答卷。

相关阅读

一脑多形焊接机器人问世,智能制造再添新利器
洪峰中的守护者:郁江流域的科技护航与责任担当
风雨护航者:台风‘桦加沙’下的水利硬核答卷
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项目全容量并网,开启绿色能源新篇章

发表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填写评论内容

科学技术栏目

智融视界科学技术栏目为您提供第一时间的新闻报道、深度分析和独家视角。

即时资讯

全天候更新热点事件,第一时间传递重要新闻

深度分析

专业团队解读事件背景与深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