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中的守护者:郁江流域的科技护航与责任担当

科技筑堤,使命如山——郁江流域的智慧守护行动

力保 郁江流域 安全 洪峰 坚守

​​智融视界2025年10月11日 14:41消息,力保郁江流域安全,洪峰中的坚守与担当,展现科技力量与责任使命。

   浑浊的江水,裹挟着断枝泥沙,拍打着广西南宁的江北防洪堤。10月8日20时,一则消息在暴雨中传来:江北防洪堤二坑口外江泵站停车场出现两处塌陷,内江爬梯下方人行道发生坍塌,浑浊的江水随之涌出。 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极端天气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冲击。南宁作为南方重要城市,近年来降雨量呈现明显波动,防洪设施虽已逐步完善,但在突发性暴雨面前仍显脆弱。此次塌陷不仅威胁到周边居民的安全,也暴露出部分区域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短板。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城市管理者需进一步强化预警机制与应急响应能力,确保类似事件不再重演。

   自10月5日起,台风“麦德姆”对广西产生强烈影响,成为自1951年以来10月份登陆广西最强的台风。其与前期台风“博罗依”共同作用,导致郁江等34条河流的47个监测站点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南宁也面临着此次洪水的考验。

   “塌陷点就是突破口,必须抢在洪峰前面堵住!”

   “立即会商!启动预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的指挥室内,电话铃声和会议商讨的声音不断。短短几分钟内,指令迅速下达,两组专家冒着风雨赶赴现场。

   与此同时,一场针对南宁的“水量大调度”在流域范围内紧急展开。应急调度指令随即下达:上游老口航运枢纽出库流量减少2000立方米/秒,下游西津水电站加大泄洪力度,尽快将坝前水位降至59米,邕宁水利枢纽保持敞开泄流。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紧急会商后,自10月9日8时起,百色水利枢纽出库流量减少1500立方米/秒,大藤峡水利枢纽出库流量再削减1000立方米/秒;通过上下游“一拦一泄”的精准调控,南宁城区水位逐步回落,为隐患处理赢得了宝贵时间。

   “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对塌陷部位进行全面封堵,目前封堵物已基本填平塌陷路面,堤防主体工况基本稳定。”现场指挥的专家介绍。

   针对江北大道爬梯下方出现的坍塌险情,抢险人员争分夺秒地进行抢修,持续抛投大块石和混凝土块。截至10月9日凌晨4时,坍塌区域已成功封堵;10日上午,外堤堤脚原封堵部位未见明显变化,整体情况基本稳定;同时,靠近上游侧发现的漏水通道处理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情况保持稳定;10日15时许,外堤堤脚原封堵处向江面方向出现旋涡,距离原封堵点约5米,相关部门已采用棉被包裹砂石袋并装入铁丝笼,结合树枝等方式,通过动力舟桥将材料投放至旋涡位置。目前,堤坝主体结构稳定,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与前线同样紧张的是水利部门的指挥中心。电脑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字,牵动着下游地区的安全。

   “老口航运枢纽出库流量减少2000立方米/秒。”

   “西津水电站、邕宁水利枢纽保持敞泄。”

   ……

   面对复杂汛情,自治区水利厅持续开展会商推演,对郁江流域百色、老口、西津、大藤峡、那板等15座水库水电站实施科学精准调度。通过“预泄腾库、拦洪错峰、梯级联动”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群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体现了现代水利管理的精细化和系统化水平。 从此次调度可以看出,面对自然灾害,科学决策和协同运作至关重要。15座水库的联合调度不仅提升了应对能力,也反映出相关部门在应急管理方面的成熟度。这种以数据为支撑、以技术为手段的防洪模式,为今后类似灾害应对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我们还通过山洪预警平台向责任人发送实时预警短信,同时借助电话和智能语音系统多次进行“叫应”提醒。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有效增强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为防汛抢险争取了宝贵时间。

   我们发布的内容不仅是数据,更是一种预警,是指导行动的指令。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期间共发布了81次洪水预警,发送了67万多条预警短信,并通过电话“叫应”关键责任人,确保信息传递到“最后一公里”。

   如今,郁江的洪水正在逐渐消退,基层巡查人员仍然手持手电,反复检查着水位留下的痕迹,水文站的监测设备在夜色中依然持续发出明亮的信号。

相关阅读

一脑多形焊接机器人问世,智能制造再添新利器
洪峰中的守护者:郁江流域的科技护航与责任担当
风雨护航者:台风‘桦加沙’下的水利硬核答卷
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项目全容量并网,开启绿色能源新篇章

发表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填写评论内容

科学技术栏目

智融视界科学技术栏目为您提供第一时间的新闻报道、深度分析和独家视角。

即时资讯

全天候更新热点事件,第一时间传递重要新闻

深度分析

专业团队解读事件背景与深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