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 142无痕模式首曝反画布指纹技术,有效抵御隐私追踪,提升用户匿名性与浏览安全。
在最新发布的 Chrome 142 浏览器版本中,谷歌正通过 Canary 频道对一项全新的隐私保护功能进行测试,旨在有效遏制“画布指纹”这一隐蔽的用户追踪手段。该功能目前仅面向开发者和高级用户开放,标志着谷歌在浏览器隐私安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所谓“画布指纹”,是一种基于浏览器渲染差异的高级追踪技术。网站通过调用 HTML5 Canvas API 让浏览器绘制一张隐藏图像,并读取其像素数据。由于不同设备的显卡、操作系统、字体设置等存在微小差异,生成的图像也会略有不同,从而被用来创建唯一的设备标识符。这种技术无需依赖 Cookie,即可实现跨网站用户行为追踪,长期以来被视为无痕浏览模式的一大漏洞。
此次谷歌引入的实验性功能名为“阻止无痕模式下的画布读取”。一旦启用,浏览器将主动拦截脚本对 Canvas 数据的访问请求,并返回统一的错误信息,使网站无法获取真实的渲染结果。这意味着,即使在无痕模式下,用户的设备也无法再通过画布指纹被轻易识别。从技术角度看,这一机制直接切断了指纹生成的关键环节,具有较强的防御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无痕模式广受用户欢迎,主要用于防止本地历史记录和 Cookie 的留存,但它并不能完全抵御诸如浏览器指纹之类的远程追踪技术。长期以来,这一认知落差让不少用户误以为无痕浏览等于完全匿名。谷歌此次更新,正是对这种误解的实质性回应——通过技术手段弥补功能预期与实际防护之间的鸿沟。
从行业趋势来看,随着全球用户隐私意识的觉醒和监管政策的收紧(如 GDPR 和 CCPA),主流浏览器纷纷加强对指纹识别的限制。苹果 Safari 和 Mozilla Firefox 已在此方向上采取多项措施,而谷歌此次动作虽稍显滞后,但显示出其在隐私保护策略上的逐步转向。尤其考虑到 Chrome 拥有全球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任何一项隐私功能的调整都可能对整个网络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这项新功能仍处于实验阶段,且仅限于无痕模式使用,尚不足以彻底解决指纹追踪问题。例如,其他类型的指纹技术(如 WebGL、字体、音频上下文等)依然存在利用空间。此外,过度限制 API 可能会影响部分合法网站的功能体验,如何在安全与兼容性之间取得平衡,仍是浏览器厂商面临的长期挑战。
总体而言,谷歌在 Chrome 142 中测试“画布指纹”防护机制,是提升用户隐私保障的重要一步。这不仅体现了技术公司对用户诉求的响应,也反映出互联网隐私保护正从“表面清理”走向“深层防御”。如果该功能在 Canary 渠道测试顺利并最终推广至稳定版本,或将重新定义“无痕浏览”的真正含义,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标准的隐私安全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