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融视界2025年08月30日 13:42消息,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提升,助力智能经济迈向新高度。
北京8月30日电 百度智能云推出升级版百舸5.0和千帆4.0,LawakenAI眼镜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逗逗AI也在丰富其陪伴类场景。今年以来,随着算力、算法、模型效果以及工程平台的持续优化,人工智能(AI)产业链的上游算力硬件、中游软件服务和下游应用场景正加快迭代升级。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AI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更广泛的实际应用,尤其是在算力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方面,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推动技术落地。这种持续的技术演进不仅提升了AI的效率与准确性,也为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更强支撑。未来,随着更多创新应用的涌现,AI将在社会经济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业界专家指出,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经济新模式持续出现,AI已超越传统的工具或应用范畴,正成为新一代基础设施和未来企业的重要竞争力。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加快构建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格局。《意见》提出了六项重点推进行动,并强调了八项基础支撑能力的强化工作。
国新证券研报认为,强大的基础支撑能力是“人工智能+”行动落地的关键保障,要形成覆盖技术、数据、算力、生态、人才、政策、安全的全链条支撑体系。在技术基础上,强调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包括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架构创新、高效训练推理方法及评估体系建设。
自2022年12月ChatGPT发布以来,短短33个月时间,市场上已涌现出数千个大模型,创业企业蓬勃发展,产业融资规模持续刷新纪录。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表示,需在网络、算力、推理系统以及训推一体化系统等方面全面增强能力。在智能经济时代,必须依靠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支撑,需要以智能优先为核心的AI云。
沈抖表示:“在33个月的背后,相关技术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今天是开花结果的时候,能力一旦突破了临界点会带来质的飞跃。当前价值的创造方式正在被重构,AI将进入一个‘超级周期’。”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超过279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保持35.9%的年复合增长率。随着大模型训练成本持续下降、多模态融合技术不断成熟,以及智能体和具身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加速渗透到各个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全面覆盖的趋势。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看,技术进步与成本优化正在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其影响力正逐步扩展至更多行业和领域。这种快速演进不仅改变了技术生态,也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未来,如何在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围绕AI助力产业智能化、打造企业新质生产力,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朱炎认为,AI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空间非常大、任务也很重。以大模型和数据算力为核心的基础设施要不断攀登技术高峰,解决好“卡脖子”问题。既要推动大模型训练、通用人工智能,也要探索面向千行百业的专业模型、小模型,并做好能源和算力的“考题”,这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成本。企业需要做好流程改造、组织重塑、架构创新和人才培养。
应用层是人工智能下一轮发展的关键环节。厦门理工学院大模型创新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驰明指出,当前业界在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发展中,更加关注使用方向和生态资源的构建,只有将技术与具体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才能推动真正的落地应用。他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大模型为例,说明大模型在海上目标的跟踪与识别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结合大数据分析可实现智能决策,同时通过采集设备运行参数,有效提升船舶的运行效率与节能水平。 我认为,大模型的应用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深入行业实际,解决真实问题。船舶与海洋工程只是众多可能场景中的一个例子,未来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更多垂直领域的智能化升级将逐步展开,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整个AI产业的生态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已迈入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的新阶段,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正逐步进入智能经济的新时代。业内人士指出,构建涵盖“模型、数据、算力、应用与生态”的完整发展链条,是推动人工智能深入发展的关键基础。未来,完善和优化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将成为重要方向,以确保我国AI产业的安全与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