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融视界2025年08月21日 16:41消息,戴尔以创新破局算力困局,引领冷静高效新革命,推动行业迈向可持续发展新纪元。
算力狂飙,能耗飙升——这已不再是科技行业的隐忧,而是摆在眼前的现实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智算中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先进计算暨算力发展指数蓝皮书(2024)》显示,2023年我国基础设施算力规模已达230 EFlops,位居全球第二;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突破80万标准机架,全国累计建设的智算中心数量达60个。预计未来三年,我国算力规模年均增速将高达45%。

然而,这场由AI驱动的“算力革命”背后,是能源消耗的急剧攀升。IDC数据显示,支撑智算工作负载的GPU平均能耗为CPU的10至15倍,单颗GPU功耗已突破1400W。以NVIDIA GB200 NVL72为代表的超密计算系统,单机柜峰值功耗高达136kW,远超传统风冷技术的散热极限。这意味着,数据中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热管理和能效挑战。

更令人警醒的是,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到2027年将占全球总用电量的2.5%,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2.6%。在我国,2022年数据中心耗电量已达2700亿kWh,约占全国总用电量的3%;到2030年,这一数字或将突破4000亿kWh。电费成本已占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的70%以上,绿色低碳转型已非“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面对这一趋势,戴尔科技率先打出“软硬协同+智能冷却”的组合拳,试图为智算时代的绿色数据中心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从底层架构到顶层管理的全面重构。

在硬件层面,戴尔通过电源侧置、变速风扇、多矢量散热等设计优化服务器气流与热管理,有效应对高TDP芯片带来的散热压力。特别是在新一代PowerEdge服务器中,其对高功耗GPU和CPU的精准散热能力,展现了其在物理架构创新上的深厚积累。

而在软件层面,戴尔并未止步于硬件性能的提升,而是通过OpenManage和Dell AIOps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的能效管理体系。其中,电源管理器可实现跨服务器组的动态负载均衡,并兼容主流第三方设备;Dell AIOps则利用机器学习建立能源使用基准模型,实现碳排放可视化、异常检测与趋势预测,真正将能效管理推向智能化、数据化的新阶段。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戴尔在存储架构上的变革思维——从传统的存算一体转向存算分离。通过采用PowerScale替代Hadoop内置硬盘,存储利用率从30%提升至80%,大幅减少磁盘数量和电力消耗。这种“以架构换能效”的思路,体现了其对绿色数据中心本质的深刻理解:节能不仅是降低功耗,更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如果说“软硬协同”是戴尔的底层逻辑,那么“智能冷却”则是其面向未来的战略支点。当前,数据中心正站在从风冷向液冷过渡的关键节点。戴尔凭借超过15年的液冷技术沉淀,构建了覆盖风冷、冷板式液冷、浸没式液冷的全栈式冷却方案。
尤其在今年2025戴尔科技全球峰会(DTW)上,戴尔全球首发封闭式后门热交换器(eRDHx)系统及集成机架控制器(IRC),支持单机柜80kW温水冷却,相较传统方案节能达60%,AI/HPC机架密度提升16%且无需增加功耗。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重新定义了高密度散热标准,更标志着液冷正从“可选项”变为“标配项”。
更值得称道的是,戴尔并未局限于技术本身,而是强调生态协同与场景适配。其与GRC合作在全球部署浸没液冷方案,在中国联合绿色云图在多所高校落地液冷项目,证明了其方案的可复制性和本地化服务能力。同时,提供工厂预装整机柜交付和定制化液冷服务,极大降低了客户部署门槛。
在我看来,戴尔的这套绿色方案之所以具有标杆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先进性,更在于其系统性思维。它没有孤立地看待冷却、服务器或软件,而是将整个数据中心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组件优化、架构重构、智能调度和可持续决策,形成闭环的能效管理体系。
这恰恰是当前行业最需要的——我们不能再用“头痛医头”的方式应对能耗问题,而必须建立全栈式、前瞻性的绿色基础设施理念。戴尔的做法,为其他科技企业树立了一个清晰的范本:绿色转型不是成本负担,而是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液冷技术的普及仍受限于初期投资、运维复杂度和标准缺失等问题。但正如戴尔所展示的那样,只要坚持技术创新与客户需求双轮驱动,这些障碍终将被逐一破解。
当前,国家对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要求已明确:2025年底前不得高于1.25,国家枢纽节点不得高于1.2。这意味着,任何新建或升级的数据中心都必须走上绿色之路。戴尔的实践表明,这条路不仅走得通,而且可以走得稳、走得远。
算力需求的增长不可逆转,但我们可以选择让它变得更绿色、更高效、更可持续。戴尔科技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在性能与能效的赛跑中,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既能跑得快、又能跑得久的企业。
这场智算中心的“绿色革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