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融视界2025年09月03日 09:09消息,2027年林场将实现4G/5G网络广覆盖,覆盖率目标达90%,助力智慧林业发展,提升生态保护与管理效率。
9月2日,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宽带林草”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林场(所)驻地通4G/5G网络比例将达到90%,人口聚居区、重点防火瞭望塔等关键点位的移动通信覆盖水平将显著提升。同时,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的重点区域将基本实现宽带网络覆盖,穿越林区和草原的国道及重点省道沿线也将根据实际需求实现4G/5G网络连续覆盖。这一目标标志着我国林草信息化建设迈入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通知》围绕四大方向部署了九项重点任务,凸显出“补短板、强基础、促应用”的总体思路。首先,在深化重要点位网络覆盖方面,将重点推进人口聚居区向5G和千兆光网升级,提升通信质量与容量;同时,针对林草防火关键节点,如瞭望塔、检查站等,按需扩展移动宽带和物联网覆盖,为火情监测、应急响应提供可靠通信支撑。可以预见,随着网络能力的增强,传统依赖人工巡护的防火模式将逐步向智能化、实时化转型,极大提升灾害预警效率。
其次,在重点区域网络建设方面,《通知》强调要加强林草生产经营区和自然保护地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关键点位的网络接入能力,支撑数字化管理与智慧运营。这意味着未来的林场、保护区将不再是信息孤岛,而是能够实现远程监控、数据回传、智能分析的现代化生态单元。这对于推动生态资源精细化管理、提升科研监测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追踪等领域,稳定高速的网络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底座。
第三,为保障通信基础设施顺利落地,《通知》提出要优化林区网络建设的施工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强化用地、用林等要素保障,并协调减免设计、评估等相关费用。这一举措直面长期以来困扰通信建设的“进场难、审批慢、成本高”问题,体现了政府部门在跨领域协同上的务实态度。过去,因生态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协调不畅,许多林区通信项目推进缓慢,此次政策明确支持,无疑为项目建设扫清了制度障碍。
最后,《通知》还强调要提升网络的维护与使用水平,加强通信设施的日常运维,确保网络稳定运行。同时鼓励运营商和信息化企业为森林防火预警系统、生态监测平台等提供网络与算力支持。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一种服务模式的创新——通信网络不再只是“通电话、上网”,而是成为林草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特别是在极端天气频发、火灾风险上升的背景下,稳定的通信链路可能就是守护绿色屏障的第一道防线。
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通知》提出将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分类组织实施,强化政策引导,加大配套支持,并推动资源共享。这些保障措施体现了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两部门联合发文,打破了行业壁垒,实现了信息通信业与生态治理领域的深度融合。这种“跨界协同”模式或将成为未来推动偏远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典范。
总体来看,“宽带林草”建设不仅是补齐农村及偏远地区数字鸿沟的关键一步,更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数字中国战略交汇的重要实践。当5G信号穿越密林、跨过草原,它传递的不只是数据,更是科技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随着2027年目标的逐步推进,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智能、安全、可持续的林草管理体系加速成型。